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程序与技术要求、性能确认及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与评价、质量控制数据的收集与应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对临床检验定量测定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与管理。
Title:Clinical Laborator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WST 641-2018 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文件。这一标准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持续监测和评估检测过程中的变异,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标准的重要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核心内涵。根据WST 641-2018的规定,IQC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控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质控品、设定合理的质控规则以及定期评估质控效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检测误差,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质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IQC的效果。WST 641-2018强调,质控品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均匀性及溯源性。例如,在血糖检测中,选用国际公认的参考物质作为质控品,可以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质控规则用于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处于预期范围内。常见的质控规则包括13S(单次测量超出平均值±3个标准差)、22S(连续两次测量超出平均值±2个标准差)等。通过合理应用这些规则,实验室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异常情况,避免错误报告。
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实施WST 641-2018后,对生化检测项目进行了全面优化。结果显示,其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从原来的10%下降至5%,显著提升了检测的精确度。此外,通过定期的质控评估,该医院成功减少了因检测误差导致的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WST 641-2018为临床检验实验室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严格遵循这一标准,实验室不仅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标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