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in Workplace Air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C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WST 17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问题描述:WST 170-1999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
详细回答:WST 170-1999是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全称是《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浓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工作环境中苯胺的暴露水平,从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问题描述:苯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为什么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详细回答:苯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引发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此外,苯胺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对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必要的,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问题描述:该标准采用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苯胺的测定?
详细回答:该标准的核心技术原理包括溶剂解吸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首先,通过溶剂提取空气中的苯胺,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并定量分析样品中的苯胺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等特点,适用于低浓度苯胺的检测。
问题描述:在使用WST 170-1999进行实验时,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详细回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描述:根据WST 170-1999,如何判断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详细回答:根据该标准,测定结果需与国家规定的苯胺职业接触限值(PC-TWA)进行对比。如果测定值低于限值,则认为结果合格;否则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苯胺浓度,如加强通风或更换工艺设备。
问题描述:WST 170-1999主要适用于哪些行业的作业场所?
详细回答:该标准适用于涉及苯胺生产、加工及使用的行业,例如染料、制药、橡胶等行业。这些行业中苯胺的使用较为广泛,因此需要严格监测其在空气中的浓度。
问题描述:除了WST 170-1999,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于苯胺的测定吗?
详细回答:目前常用的替代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分光光度法。虽然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仍然是首选方法。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