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和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tetrachloroethylene in workplace air by pumpless sampling and gas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C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什么是WST 156-1999标准?
WST 156-1999是中国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了在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与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职业健康监测,用于评估工作人员接触四氯乙烯的风险。
为什么需要测定作业场所中的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干洗等行业。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四氯乙烯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损害神经系统或肝脏功能。因此,通过测定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浓度,可以有效监控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什么是“无泵型采样”?
无泵型采样是指不依赖机械泵进行空气采集的方法。它通常利用吸附剂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吸收目标物质(如四氯乙烯)。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合长时间采样。
如何正确使用无泵型采样器?
气相色谱法测定四氯乙烯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测定结果是否可以直接与限值比较?
是的,测定结果需换算为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并与国家规定的限值(如中国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进行对比。如果超过限值,则需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如何避免测定过程中的误差?
四氯乙烯的健康影响有哪些?
短期高浓度暴露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急性中毒症状;长期低浓度暴露可能引起慢性肝肾损伤或神经毒性。因此,严格控制作业场所内的四氯乙烯浓度至关重要。
如果测定结果超标怎么办?
无泵型采样是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
并非所有场合都适用。例如,当空气中存在大量颗粒物或腐蚀性气体时,可能会干扰采样效果。此时需考虑其他更复杂的采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