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Workplace Air by Oscillographic Polar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WST 15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回答:WST 150-1999 是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一项,用于规范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该标准采用示波极谱法,通过电化学手段检测空气中甲醛浓度,为职业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回答:示波极谱法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解池中的工作电极,在恒定电压下施加扫描电压,记录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甲醛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流信号与其浓度成正比,从而实现定量测定。
回答:主要设备包括:
回答:根据 WST 150-1999 标准,甲醛的最低检测限为 0.05 mg/m³。这意味着当空气中甲醛浓度低于此值时,可能无法准确测定。
回答: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注意以下几点:
回答: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常以气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为了准确测定其浓度,需要通过采样装置将一定体积的空气引入检测系统,再通过示波极谱法进行分析。
回答: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回答:根据标准公式:C = (I × V) / (m × t)
其中:
回答: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作业场所,但不适用于高湿度或含有强氧化剂的环境。这些条件可能影响甲醛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测量误差。
回答:检测后的废液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建议集中收集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