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蒸气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in workplace air by solvent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C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WST 14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回答:WST 142-1999标准主要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浓度。苯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通过该标准可以准确检测其在空气中的含量,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回答:苯胺是一种具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血液系统损伤、肝脏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刺激等问题。因此,及时监测空气中苯胺的浓度至关重要。
回答:“溶剂解吸”是指利用特定的溶剂将吸附在采样介质上的苯胺溶解下来的过程。这一技术能够有效提取空气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
回答: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气化后导入色谱柱,在柱中根据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实现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记录信号强度,最终得到目标物质的浓度。
回答:采集空气样品时需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采样设备,并确保采样流量稳定。同时,采样时间应根据实际工作环境调整,以获得准确的结果。此外,采样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干扰因素。
回答:
回答: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苯胺浓度超过限值,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苯胺浓度,例如加强通风、佩戴防护装备或调整工艺流程。同时,需要重新评估并改进监测方案。
回答:定期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此外,监测数据还可用于评估现有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为制定更完善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回答:虽然WST 142-1999标准适用于大多数涉及苯胺使用的行业,但具体适用范围可能因行业特点而异。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回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采样过程是否规范、仪器性能是否良好、操作人员是否专业等。因此,建议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实验,并与标准参考值进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