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WS 369-2012 旋毛虫病的诊断

    WS 369-2012 旋毛虫病的诊断
    旋毛虫病诊断医学检验寄生虫病公共卫生
    20 浏览2025-06-10 更新pdf0.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旋毛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旋毛虫病的诊断与报告。
    Title:Diagnosis of Trichin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 封面预览

    WS 369-2012 旋毛虫病的诊断
  • 拓展解读

    WS 369-2012 旋毛虫病的诊断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为了规范旋毛虫病的诊断流程,中国卫生行业标准WS 369-2012应运而生。这一标准为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旋毛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首先,病史采集是诊断的重要环节。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发热、肌肉疼痛、水肿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接触史,特别是是否食用过未煮熟的猪肉或其他肉类。

    • 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饮食文化的原因,人们更倾向于食用腌制或半熟的肉制品,这大大增加了感染旋毛虫的风险。

    其次,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的关键步骤。WS 369-2012中推荐了多种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查、肌肉活检和PCR技术等。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特定的抗体或抗原,而肌肉活检则可以直接观察到旋毛虫的存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得到了广泛应用。

    • 例如,某研究团队利用PCR技术对疑似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85%,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起到了辅助诊断的作用。通过X光或超声波检查,可以发现肌肉中的炎症或病变情况,从而支持诊断。

    总之,WS 369-2012为旋毛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综合运用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旋毛虫病的防控工作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WS 365-201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

    WS 375.1-2012 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1部分:艾滋病综合防治

    WS 375.10-2012 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10部分:传染病报告

    WS 375.11-2012 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11部分:结核病报告

    WS 375.12-2012 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12部分:预防接种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