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体质药食同源膏方的术语和定义、体质分类及对应的膏方配伍原则、原料要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签标识、贮存与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结果,采用药食同源物质制备的膏方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Guidelines for TCM Constitution-based膏方 with Medicinal and Food 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Medicinal plants, spices and drugs in general)
发布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 相关中医药研究机构及生产企业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RACM 0003-2025 中医体质药食同源膏方标准》中,新版本相较于旧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之一是“膏方制备过程中药材的炮制要求”部分。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尊重,也反映了现代标准化进程中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高度重视。
旧版标准中,对于膏方所用中药材的炮制方式仅作简要说明,如“应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并未具体规定不同体质适用的药材是否需要特殊处理。而新版标准则明确指出:“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结果,选用相应体质对应的药食同源药材,并按照其特定炮制工艺进行加工。”这一条文的加入,意味着膏方的个性化调配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有了可操作、可追溯的技术依据。
例如,在针对“痰湿体质”患者使用的膏方中,新版标准强调必须使用经过“炒制”的茯苓、白术等药材,以增强其健脾利湿的功效;而对于“阴虚体质”者,则推荐使用“酒制”或“蒸制”的枸杞子、麦冬等,以提高滋阴效果。这种差异化的炮制方式,不仅提高了膏方的针对性,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炮制工艺的记录与追溯”。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批膏方所用药材的炮制方法、时间、温度及操作人员等信息,确保全过程可查。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综上所述,《TCRACM 0003-2025》中关于“药材炮制要求”的修订,标志着中医膏方从经验传承向科学化、标准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提升了膏方的临床价值,也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