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特藏书库的基本要求,包括选址、建筑结构、保存环境、安全管理及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或改造民国时期文献特藏书库。
Title:Basic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 Collections Storage of Republican Era Documents in Libra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8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社会、文化和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献记录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我国制定了《WHT 95-2022 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以规范特藏书库的建设和管理。
一、特藏书库的基本功能与定位
特藏书库是专门用于保存和管理民国时期文献的核心场所,其首要任务是确保文献的安全与完整。根据《基本要求》,特藏书库需具备恒温恒湿环境控制、防虫防霉处理以及数字化备份等功能。例如,某大型图书馆通过安装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将书库温度保持在18℃至22℃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至60%,有效延长了文献的保存寿命。
二、文献保护的技术手段
文献保护是特藏书库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基本要求》强调采用物理隔离、化学处理等多重措施来保护文献免受外界侵害。例如,一些图书馆采用无酸纸包装技术,减少酸性物质对纸质材料的腐蚀;同时定期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书库进行清洁,防止微生物滋生。
三、特藏书库的管理与服务
除了硬件设施,《基本要求》还关注特藏书库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图书馆需要制定详细的借阅规则,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文献整理与修复工作。据统计,某省级图书馆每年接待超过5000名学者,累计提供查阅服务达10万次以上,充分体现了特藏书库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WHT 95-2022 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不仅为特藏书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推动历史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特藏书库的功能还将进一步拓展,为更多研究者提供便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