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针形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环境要求、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针形红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Needle-shaped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JAASS 55-2022针形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其中,关于萎凋工序的时间控制这一条文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在旧版标准中,对萎凋时间的规定较为笼统,仅要求萎凋时间一般为6至8小时。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萎凋的具体时长:春季晴天时萎凋时间为4至6小时;夏季或秋季晴天时为3至5小时;雨天或阴天则需延长至7至9小时。这样的调整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生产需求。
以春季晴天为例,按照新版标准执行萎凋过程时,应首先将采摘好的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上,厚度控制在10到15厘米之间。在自然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隔1至2小时翻动一次鲜叶,确保其均匀失水。通过精确控制萎凋时间,可以使鲜叶适度失水,达到理想的萎凋程度,从而为后续揉捻、发酵等工序奠定良好基础。
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还进一步保障了针形红茶的质量稳定性。通过严格把控萎凋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因失水不足导致的发酵不充分,或者失水过多引发的品质下降等问题,最终实现针形红茶色香味形俱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