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动力电池致灾危害的量化评级方法、评估流程及分级指标体系。本文件适用于动力电池在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阶段的安全性评估及灾害风险分析。
Title:Quantitative Rating of Disaster Hazards for Power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IAPS 0017-2022《动力电池致灾危害量化评级》是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备受关注的一项标准。其中,新版与旧版标准相比,在电池热失控风险评估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尤其是新增了基于热失控传播模型的量化评级方法。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以“新增的热失控传播模型”为例,旧版标准主要依赖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来判断电池组是否会发生热失控传播,但缺乏系统化的定量评价手段。而在TCIAPS 0017-2022中,引入了更为科学严谨的数学建模技术,通过建立包含热传导、气体扩散及化学反应等多物理场耦合机制的传播模型,能够更精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热失控传播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例如,在某电动汽车企业开发新型电池包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就利用该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他们首先根据设计参数构建了初始模型,并输入典型工况下的温度、压力以及材料属性等关键变量。接着运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在特定碰撞场景下存在较高的热失控传播概率。为此,团队针对性地改进了隔热结构设计,并再次验证后确认满足新标准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模型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输入数据准确可靠;二是定期更新模型参数以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三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评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标准的优势,为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