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综合护套、铝护套信号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铁路、交通及其他领域中使用的综合护套、铝护套信号电缆。
Title: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Composite Sheathed and Aluminum Sheathed Signal C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35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B 1472-1983 是中国铁路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专门针对综合护套和铝护套信号电缆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这项标准不仅对电缆的物理特性、电气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测试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电缆广泛应用于铁路通信系统中,是确保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设备。
综合护套和铝护套信号电缆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外层保护结构。综合护套通常由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制成,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抗老化能力和阻燃性能。而铝护套则提供了额外的机械强度和电磁屏蔽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号电缆的电气性能直接影响到铁路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根据TB 1472-1983的规定,电缆的绝缘电阻、传输损耗以及耐压等级都必须达到特定标准。例如,在高频段下,电缆的插入损耗应低于某个阈值,以保证信号不失真地传输。
实际应用中,这类电缆常见于高速铁路沿线的信号传输网络中。例如,京沪高铁全线铺设了大量符合该标准的电缆,确保列车运行调度指令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至各个站点。据统计,在长达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上,平均每公里铺设约5公里的信号电缆。
为了保障电缆的质量,生产厂商需要严格按照TB 1472-1983的要求执行生产流程,并定期开展抽样检测。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绝缘电阻测试等。此外,还需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进行长时间的老化试验,验证电缆是否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性能稳定。
总之,TB 1472-1983为综合护套和铝护套信号电缆设定了全面的技术规范,其实施对于提升铁路通信系统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优化设计与生产工艺,相关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