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带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资料准备、分析方法及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区带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Zones in Marine Carbonate Rocks
中国标准分类号:D42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YT 7362-2017《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带评价技术规范》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这一标准不仅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还特别强调了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油气资源潜力的评估。
碳酸盐岩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之一,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这些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因其复杂的成因机制和多样的储集空间而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SYT 7362-2017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流程,确保了油气区带评价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勘探的成功率。
根据SYT 7362-2017的规定,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关键指标:
以四川盆地为例,该地区是中国典型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区。近年来,基于SYT 7362-2017的技术规范,科研人员对该区域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对数百口钻井资料的整合分析,成功识别出多个有利油气区带,并实现了多个商业发现。例如,在某区块内,通过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和岩石物理实验,确认了优质储层的存在,最终实现了日产数千立方米的工业油气流。
此外,SYT 7362-2017还推动了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使得油气藏的精细刻画成为可能。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四川盆地的油气探明储量增加了约15%,显著提升了区域油气资源的开发效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的完善,SYT 7362-2017有望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特别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突破。通过构建智能化评价平台,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提升预测精度,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带的勘探开发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