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田注水工作中信息代码的编制原则、结构和应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油田注水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及相关数据处理。
Title:Information Code for Water Injection in Oil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YT 6392-1999 是中国石油行业的一项标准,全称是《油田注水信息代码》。这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油田注水作业中的信息编码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在石油开采中,注水是一种重要的增产措施,通过向地下油层注入水来维持地层压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对于提升油田管理效率和优化生产决策至关重要。
强标准化的信息编码体系能够帮助油田企业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分析。例如,在大型油田开发项目中,注水井的数量可能达到数千口,而每口井的数据包括注水量、压力、温度等多个维度。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格式不一致而难以处理,进而影响生产调度和资源分配。
SYT 6392-1999 的核心在于其编码结构的设计。该标准将注水信息划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区域代码、井号代码、参数类型代码等。这种分层设计不仅便于信息的分类存储,还为后续的数据挖掘提供了便利。例如,区域代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地理区域的注水井,而井号代码则用于标识单井。
这些编码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某大型油田通过实施 SYT 6392-1999 标准,成功实现了对注水井的全面监控。据统计,该油田的注水效率提升了约15%,同时减少了因数据错误导致的误操作次数。
以大庆油田为例,该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拥有数万口注水井。在引入 SYT 6392-1999 标准后,油田管理部门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各井的运行状况。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技术人员发现某些区域的注水压力长期偏低,这可能导致油层能量不足。基于此结论,油田采取了针对性的调整措施,最终使注水压力恢复到合理范围。
此外,SYT 6392-1999 还促进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处理注水信息。例如,某油田利用这一标准开发了一套智能化注水监控平台,实现了对注水井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数据显示,该平台上线后,注水井故障率下降了20%以上。
综上所述,SYT 6392-1999 油田注水信息代码不仅是一项技术标准,更是推动石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通过规范化信息编码,它为油田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