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稠油油藏在高温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的测定方法,包括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高温条件下油水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与评价。
Title:Method for Measuring High-Temperature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SYT 6315-2006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
答:SYT 6315-2006 是中国石油行业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用于指导稠油油藏在高温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的测定方法。这项标准对于评估稠油油藏的开发潜力、优化注采方案以及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答:相对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体共存的情况下,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它是衡量油藏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重要参数,通常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和开发方案设计。
答:驱油效率是衡量注入流体(如水或气体)将原油从地层中驱出的能力的指标。通过测定驱油效率,可以评估不同驱替方式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提供依据。
答:SYT 6315-2006 中定义的高温条件通常指温度范围在120°C至200°C之间。这一温度区间涵盖了大多数稠油油藏的实际生产条件。
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答:驱油效率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答:SYT 6315-2006 主要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稠油油藏,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如超稠油或非常规稠油),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补充测试方法。
答:相对渗透率直接影响驱油效率。较高的相对渗透率通常意味着更好的流体流动能力,从而提高驱油效率。因此,在油藏开发中,了解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优化驱油效率的基础。
答:目前没有完全等同于SYT 6315-2006的国际标准,但类似的主题可以在API(美国石油学会)或其他国家的石油行业标准中找到部分参考内容。
答:判断实验数据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