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再生利用企业碳排放强度的术语和定义、评定原则、计算方法、等级划分及评定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再生利用企业碳排放强度的评定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Grades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Enterprises of Reusing Lithium-ion Power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ATCRR 69-2024《动力锂离子电池再生利用企业碳排放强度等级及评定方法》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更新。本文将聚焦于“碳排放强度计算公式”的改进这一核心变化,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应用方法。
在新版标准中,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从单一的直接排放量转变为综合考虑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加权平均模式。具体公式为:碳排放强度 = (直接排放量 + 间接排放量×权重系数)/ 再生处理量。其中,权重系数根据能源结构的不同设定为0.5至1.0之间,旨在更准确地反映不同企业因能源来源差异导致的实际环境影响。
以某动力电池回收公司为例,该公司2023年的数据如下:直接排放量为500吨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为800吨二氧化碳,再生处理量为2000吨电池。假设其能源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则取权重系数0.5。按照旧版标准,仅依据直接排放量计算,碳排放强度为0.25吨二氧化碳/吨电池;而依据新版标准,计算得出的碳排放强度为(500+800×0.5)/2000=0.425吨二氧化碳/吨电池。
此案例表明,新版标准更加全面地考量了企业的整体碳足迹,有助于推动企业在选择能源供应商时倾向于绿色低碳选项,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并精确记录各类排放数据,确保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