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原料马铃薯蛋白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经提取淀粉后的副产物,再经过分离、干燥等工艺生产的饲料原料马铃薯蛋白粉。
Title:Feed Raw Materials - Potato Protein Pow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IACN 03-2019《饲料原料 马铃薯蛋白粉》是关于马铃薯蛋白粉质量规范的重要标准。其中,新旧版本在“粗蛋白含量测定”这一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旧版标准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其测定范围为50%-75%。而在新版标准中,除了继续使用凯氏定氮法外,还增加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作为补充检测手段,并将粗蛋白含量的测定范围调整为45%-80%。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具有快速、无损的特点,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另一方面,扩大测定范围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马铃薯蛋白粉的实际质量状况,避免因限值过窄而导致的误判问题。
以某企业为例,在引入新版标准后,他们通过近红外光谱仪对一批次样品进行了检测。首先按照要求制备好待测样品,然后将样品放入仪器中进行扫描获取光谱数据。接着利用建立好的校正模型处理这些数据,最终得出粗蛋白含量结果。与传统凯氏定氮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结果一致性良好,满足了生产管理需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参数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障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注意定期维护仪器,保证测量精度,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版标准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