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诊断、评估、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针灸医师、相关医疗从业人员及医疗机构在肩周炎诊疗中的参考和应用。
Title: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dhesive Capsuli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肩周炎》(TCAAM 013-2015)中关于肩髃穴针刺深度的标准变化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在该指南的老版本中,肩髃穴的针刺深度推荐为0.8至1.2寸,而新版指南将其调整为1.0至1.5寸。
这一修改基于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主要考虑了肩髃穴解剖位置的变化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新版指南指出,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肩部肌肉紧张度普遍增加,深层组织结构可能更加敏感。因此,适度加深针刺深度有助于更好地刺激肩髃穴及其周围经络,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具体应用时,针灸医师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针刺深度。对于体型偏瘦、肌肉较薄的患者,应从1.0寸开始逐步试探性进针;而对于体型偏胖、肌肉丰厚的患者,则可适当接近甚至达到1.5寸,但务必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生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感觉如疼痛加剧等,应及时退针并重新定位。
此标准的更新体现了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中医针灸技术不断优化的过程,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