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岩心常规分析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测定。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岩心样品的常规分析。
Title:Conventional Core Analysis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3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YT 5336-1996 是中国石油行业的一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岩心常规分析方法的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确保岩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岩心作为地下油气储层的重要样本,其分析结果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岩心分析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孔隙结构和矿物成分三大方面。这些分析指标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储层的渗透性、储油能力以及潜在的开采风险。例如,通过测量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可以评估储层的生产能力;而矿物成分分析则有助于判断储层的稳定性和可能的腐蚀风险。
以某大型油气田为例,技术人员依据SYT 5336-1996标准对采集的岩心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该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20%,渗透率为50毫达西,且主要由长石砂岩构成。这些数据表明,该储层具有良好的储油潜力,但部分区域存在高钙质含量,可能影响后期注水作业的效果。因此,开发团队据此调整了注水方案,提高了采收率。
此外,SYT 5336-1996还强调了样品处理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孔隙度测试前,必须确保岩心表面清洁无污染,否则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失真。这一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忽视,但却是保证分析精度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岩心分析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例如,三维CT扫描技术的应用使得孔隙结构的可视化成为可能,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直观的数据支持。同时,SYT 5336-1996标准也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需求。
总之,SYT 5336-1996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规范,不仅为岩心分析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还推动了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技术进步。在未来,我们期待这项标准能够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助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