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中小学建筑在设计阶段的标准化要求,包括总体设计原则、模块化设计方法、构件连接方式、功能空间布局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工作。
Title:Standardized Design Guidelines for Prefabricat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JNKCSJ 001-2021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设计导则》中关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的改进分析
在新版导则中,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有了显著变化。相较于旧版,新版本更加强调了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这两种方式的应用。这种改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套筒灌浆连接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其次,浆锚搭接连接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可以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
以某中学教学楼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在框架柱与梁的连接处,使用了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具体操作时,先将预制好的柱子和梁运至施工现场,然后在柱端和梁端分别安装好套筒,并注入专用的高强度灌浆料。经过24小时养护后,即可完成连接。而在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则选择了浆锚搭接连接。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叠合板边缘预留出相应的孔洞,之后将相邻的两块叠合板对齐并插入钢筋,再通过孔洞注入高强砂浆,待其凝固后形成牢固的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的选择不仅符合新版导则的要求,还大大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该中学教学楼项目中,由于采用了新型连接方式,整体施工周期较传统方法缩短了近三分之一,同时减少了现场湿作业量,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此外,由于预制构件的质量得到了严格控制,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保障。因此,新版导则对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的规定是科学合理的,值得在类似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