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治疗目赤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诊断、治疗原则、针灸方案及其应用建议。本文件适用于针灸医师、中医从业人员及相关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目赤痛的治疗。
Title: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d and Painful Ey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AM 0010-2019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目赤痛》中关于“睛明穴”针刺方法的改进解析
在《TCAAM 0010-2019》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对睛明穴的针刺方法进行了重要调整。新版指南强调了针刺睛明穴时应采取仰卧位,并且进针方向需朝向鼻尖,同时严格控制针刺深度不超过0.5寸。
这一改变主要基于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以往版本中并未对体位、方向及深度有如此细致的要求,容易导致操作者因经验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如眼睑瘀血、眼球损伤等。新版指南通过规范这些细节,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当患者出现目赤肿痛症状时,按照新版指南的要求进行睛明穴针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确保头部稳定;然后找准穴位位置,将针尖对准鼻尖方向缓慢进针;最后控制针刺深度,避免过深造成意外伤害。整个过程需要针灸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疗效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