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疖疮病细菌学诊断的操作步骤、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要求,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及相关单位进行疖疮病的细菌学诊断。
Title: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of Carbuncle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NT 1419-2004 是一项关于疖疮病细菌学诊断的操作规程,它为实验室检测和诊断疖疮病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疖疮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水产养殖业中,尤其是鱼类养殖。这项规程不仅规范了样本采集、处理和检测的步骤,还强调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在样本采集阶段,规程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以避免样本污染。样本通常来源于患病鱼体表或内部组织。例如,在一次实际案例中,某养殖场发现大量鱼体出现红肿症状,技术人员按照规程采集了鱼体表面分泌物及内脏组织样本,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确保了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其次,在细菌培养环节,规程详细规定了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条件。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普通营养琼脂和选择性培养基。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分离出目标病原菌。例如,在某次实验中,技术人员使用含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成功分离出了疖疮病的主要致病菌——假单胞菌属细菌。
最后,规程强调了检测结果的记录和报告的重要性。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完整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便后续追溯和验证。此外,规程还鼓励实验室间的数据共享,以提高诊断水平和防控效果。
综上所述,SNT 1419-2004 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疖疮病细菌学诊断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遵循规程,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效率,还能有效遏制疖疮病的传播,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