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境口岸森林脑炎的监测方法、监测对象、监测频率及数据处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对森林脑炎的监测工作。
Title:Monitoring Procedures for Tick-borne Encephalitis at National Ports of En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员和货物的跨境流动日益频繁,这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森林脑炎作为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在国境口岸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制定了《SNT 1312-2003 国境口岸森林脑炎监测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旨在规范监测流程,保障公众健康。
监测对象与范围:《规程》明确指出,监测的重点是来自森林脑炎高发地区的入境人员及携带的物品。同时,对国境口岸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定期巡查,特别是蜱虫密度较高的区域。例如,中俄边境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一直是监测的重点区域之一。
《规程》提出了多种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通过采集入境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森林脑炎病毒抗体。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记录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以2019年某国际机场为例,该机场严格执行《规程》,共筛查入境旅客超过百万人次,成功发现并隔离了数例疑似病例,避免了疫情扩散。此外,通过对口岸周边环境的持续监测,有效降低了蜱虫密度,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我国公民的健康权益,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数据显示,自《规程》实施以来,我国国境口岸未发生大规模森林脑炎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