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痢疾短螺旋体分离培养的操作步骤、所需设备、材料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及相关科研单位进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分离与培养工作。
Title: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Serpulina Hyodysenteriae in Swine Dysent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基于SNT 1207-2003标准,详细阐述了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分离与培养操作规程。该标准为实验室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确保分离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文章从样本采集、培养基制备到分离培养的具体步骤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关键环节进行了重点说明。
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是引起猪痢疾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分离与培养对于疾病诊断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SNT 1207-2003标准为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分离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该标准,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
以下是按照SNT 1207-2003标准进行猪痢疾短螺旋体分离培养的具体操作规程。
样本采集是分离培养的基础,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猪痢疾短螺旋体对营养需求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至关重要。具体步骤如下:
分离培养是整个操作的核心环节,需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NT 1207-2003标准在猪痢疾短螺旋体分离培养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分离成功率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通过遵循SNT 1207-2003标准,可以有效实现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分离与培养。该标准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规范化操作流程,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分离效率,为猪痢疾的防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