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口大米中铜、锌、铅、镉的测定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本文件适用于出口大米中上述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Title: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zinc, lead and cadmium in exported rice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食品质量检测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其中,SNT 0778-1999 是一项针对出口大米中重金属元素(铜、锌、铅、镉)测定的标准方法,采用的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项标准不仅保障了食品安全,还为国际市场的公平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元素含量的技术。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检测领域。在测定大米中的铜、锌、铅、镉时,样品经过处理后,金属离子会被引入火焰或石墨炉中,从而被原子化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进而计算出元素浓度。
在实际操作中,检测过程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校准、样品测定以及结果计算四个主要步骤。
以某大型出口大米企业为例,其产品需符合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通过采用SNT 0778-1999标准,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出口要求。据统计,该企业在一年内通过此方法检测了超过10,000批次的大米,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此外,该方法的应用还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例如,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长期摄入过量可能导致肾脏损伤。通过严格检测,可以有效避免超标大米流入市场,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SNT 0778-1999 标准为出口大米中铜、锌、铅、镉的测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还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方法有望进一步优化,为全球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