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的设计,小型水电站可参照执行。
Title: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Conduits and Forebays of Hydropower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LT 205-1997 是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的重要规范,以下是关于此规范的常见问题解答。
SLT 205-1997 主要适用于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的设计工作。具体包括:水电站引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阶段的技术要求。它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水利工程或非水电站用途的引水设施。
根据 SLT 205-1997,引水渠道的设计流量应基于水电站机组的最大发电流量确定。同时需考虑渠道沿线可能的损失(如渗漏、蒸发等),并预留一定的安全裕度。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规范中的公式和图表。
不能仅凭经验估算前池的设计深度。SLT 205-1997 明确规定,前池的设计深度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SLT 205-1997 对引水渠道的坡度有明确要求。一般情况下,渠道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1/1000至1/500之间),以防止水流过快导致冲刷或过慢引起淤积。特殊地形条件下,需通过水力计算验证坡度的合理性。
根据规范,引水渠道的防渗措施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选择。常见的防渗措施包括:
前池淤积是水电站运行中常见的问题。SLT 205-1997 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根据 SLT 205-1997,引水渠道的断面形状推荐采用梯形或矩形,具体选择取决于渠道的流量、地形条件和施工成本。此外,渠道内壁需光滑,以减少水流阻力。
是的。SLT 205-1997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引水系统的影响,包括极端降雨、洪水频率变化等。设计时需结合当地气象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