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条件、结构型式选择、稳定和强度计算、防渗及抗冲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各类临时性挡水围堰的设计。
Title:Code for Design of Cofferdams i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L 645-2013《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是中国水利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围堰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临时性结构物,其主要功能是为施工区域提供干地作业条件,确保主体工程的安全与高效建设。
围堰设计的核心在于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根据SL 645-2013规范,围堰设计需综合考虑水文条件、地质环境、施工条件及工程规模等因素。此外,围堰材料的选择、断面尺寸的确定以及防渗措施的实施都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围堰设计涉及多个重要方面,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要素:
以中国某大型水电站为例,该工程采用了一座土石围堰,其设计高度为30米,顶宽8米,总长度约1公里。在设计阶段,工程师们严格遵循SL 645-2013规范,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洪水频率、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最终,这座围堰成功抵御了多次洪水冲击,为电站主体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SL 645-2013规范不仅为围堰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还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未来,在更多类似工程中,该规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