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中鱼道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鱼道的设计及相关工作。
Title:Code for Fishway Design i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鱼类洄游通道的设计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了规范和指导鱼道的设计工作,中国水利部于2013年发布了《SL 609-2013 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该标准为鱼类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旨在减少水电工程对鱼类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鱼道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模拟自然河流环境,为鱼类提供安全、便捷的洄游路径。鱼道通常设置在大坝下游或上游,以帮助鱼类克服水位落差,完成繁殖和迁徙过程。《导则》强调了鱼道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同时兼顾工程经济性和实用性。
根据《导则》,鱼道设计涉及多个关键技术指标:
这些技术要求确保了鱼道能够有效实现其功能,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以中国某大型水电站为例,该工程在建设初期就严格按照《SL 609-2013》的要求设计了鱼道系统。鱼道采用多级复式结构,每级台阶高度为15厘米,水流速度控制在0.8米/秒以内。经过连续监测,发现鱼道每年成功引导超过5万尾鱼类完成洄游,显著降低了水电站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导则》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还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鱼道设计,人类可以在发展水电事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珍贵的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