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墒情数据库的表结构及标识符的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Title:Soil Moisture Database Table Structure and Identifier SL 437-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L 437-2014是中国水利行业标准中关于土壤墒情数据库的一项重要规范,其核心在于定义了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的存储、管理和交换的标准化方式。这一标准不仅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推动了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首先,土壤墒情数据库的核心功能是记录和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对于指导灌溉、预测旱涝灾害以及优化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SL 437-2014通过明确表结构和标识符的设计,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例如,数据库中的表通常包括站点信息、观测时间、土壤深度、水分含量等字段,每个字段都有明确的标识符,便于数据处理与分析。
其次,SL 437-2014强调了标识符的重要性。标识符是数据库中每个数据项的唯一标志,它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检索所需的信息。例如,在土壤墒情数据库中,站点编号可以作为主键,而观测时间则通过特定的时间戳格式统一表示。这种标准化的标识符设计有助于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实际应用中,SL 437-2014的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多个地区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项目。例如,在华北某大型灌区的试点项目中,通过建立符合SL 437-2014标准的土壤墒情数据库,实现了对区域内土壤水分状况的实时监控。数据显示,该系统每年可减少约15%的灌溉用水量,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
综上所述,SL 437-2014土壤墒情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的设计为土壤水分监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标准不仅提升了数据管理的效率,还为农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