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土流失地区的治沟骨干工程建设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Key Gully Control Projects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SL 289-2003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核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治理效果。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在材料选择上,优先选用本地资源,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建议采用区域化管理模式,就近招募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推广使用低成本的监测设备,如简易传感器,替代部分高精度但价格昂贵的仪器,以满足基本需求。
针对工程规模较小的项目,可以将多个小流域的治理任务合并规划,形成规模化效应,从而降低单位治理成本。
灵活调整施工季节,避开雨季高峰期,既能减少施工干扰,又能避免因雨水导致的额外开支。
在植被恢复阶段,采用本地耐旱植物代替进口品种,既节约成本,又符合生态适应性要求。
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优化物资调配和人员调度,实现动态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率。
在设计阶段,结合实际地形条件,适当调整护坡角度和宽度,以达到经济性和功能性的平衡。
鼓励社区参与治理工作,例如组织志愿者协助日常维护,既减轻了专业团队的工作负担,也增强了公众意识。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整合农业、林业等领域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形成多渠道投入模式,分散单一来源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