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国河流的编码规则、代码结构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等相关领域中对河流的标识与管理。
Title:China River C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L 249-2012 是中国水利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全称《中国河流代码编制导则》,于2012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这项标准旨在规范中国境内河流的命名、分类和编码规则,为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一的代码体系,SL 249-2012 不仅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还为国家层面的水文监测与分析奠定了基础。
该标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河流代码体系,其中每个代码都由特定的字符组成,包括河流名称、流域区域、行政区域等信息。这种结构化设计使得河流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更加高效,同时便于与其他数据库系统的对接。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洪水预警时,标准化的代码能够快速定位受影响的河流及其上下游关系,从而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
SL 249-2012 的代码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这种多层次的编码方式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为国际间的水资源合作提供了便利。例如,在跨国河流治理中,可以利用 SL 249-2012 的代码体系快速识别河流的国际属性,促进跨境水资源管理的合作。
以长江为例,其代码为 \"CJ\"(长江的汉语拼音首字母),流域分区编码为 \"1\"(代表长江流域),而湖北省的行政区划代码为 \"42\"。因此,长江在湖北省段的完整代码可能是 \"CJ142\"。这一代码在日常水文监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洪水预报模型中,通过输入河流代码即可快速调取相关历史数据,用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
此外,SL 249-2012 还在生态修复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近年来针对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关部门通过河流代码对重点治理区域进行了精准定位,有效提升了治理效率。
总之,SL 249-2012 作为中国河流管理的重要工具,不仅推动了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还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