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据交换用6.30mm宽、密度为394磁通翻转/毫米、39字符/毫米、成组编码记录的盒式磁带的技术要求、记录格式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计算机系统间基于此类磁带的数据交换。
Title:Data Exchange 6.30mm Wide, 394 Flux Reversals/mm, 39 Characters/mm, Group-encoded Recorded Cassette Tape
中国标准分类号:M5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Z 9089.1-1987 是一项关于数据交换的国家标准,主要规范了使用6.30毫米宽的磁带作为存储介质,其磁通翻转密度为394磁通翻转每毫米,字符密度为39字符每毫米,并采用成组编码记录方式的盒式磁带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在上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与传输领域,为信息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
在SJZ 9089.1-1987中,磁带的关键参数包括宽度、磁通翻转密度和字符密度。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了磁带的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效率。例如,磁通翻转密度为394磁通翻转每毫米意味着磁带上每毫米的磁性变化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存储密度。而字符密度为39字符每毫米则进一步优化了数据的压缩与排列方式,使得信息能够更高效地被读取和处理。
成组编码记录是一种将数据分组并按特定规则存储的技术。在SJZ 9089.1-1987中,这种技术被用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通过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对每一组进行校验和冗余编码,即使部分数据丢失或损坏,也可以通过其他组的数据恢复原始信息。
在上世纪80年代,SJZ 9089.1-1987标准被广泛应用于银行、电信和科研机构等需要大量数据存储和交换的行业。例如,某大型国有银行曾使用符合该标准的磁带系统来备份交易记录,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超过1TB。通过使用高密度磁带和成组编码技术,该银行不仅大幅降低了存储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气象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利用这种磁带系统记录全球气候数据,为长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SJZ 9089.1-1987标准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