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模式、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谷子与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ip Intercropping of Millet and Soy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HBCIA 031-2024 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中新旧版本在“播种方式”这一条目上的差异,并对新标准中推荐的播种方式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假设编号为THBCIA 031-2019)中,播种方式较为笼统地描述为“条播或穴播”,并未具体规定行距和株距。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谷子与大豆的带状间作播种方式应采用“宽窄行条播”,其中谷子的行距设定为60厘米,大豆的行距为40厘米,两者交替排列;谷子株距为15厘米,大豆株距为10厘米。
这种新的播种方式有其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宽窄行条播”能够有效改善作物间的光照条件。谷子作为高杆作物,其宽行可以为矮生的大豆提供足够的散射光,避免了传统均匀行距种植时可能出现的遮阴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光能利用率。其次,通过合理设置行距和株距,可以优化两种作物的根系分布,减少相互竞争,同时增加土壤表层覆盖度,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该播种模式还便于机械化作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先按照设计好的行距开沟,然后根据株距精确下种。播种后覆土厚度要适中,一般为3-5厘米,过深会影响出苗率,过浅则容易导致种子被风吹走或水分蒸发过快。另外,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播种时间也需灵活调整。例如,在北方地区通常选择春季土壤解冻后尽早播种,而在南方则可适当延后至雨季来临前。
总之,新版标准中关于播种方式的规定体现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对于提升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种植者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