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南部地区机采棉减密壮株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机械化采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南部地区机采棉的种植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ed Planting Density and Strong Plant Cultivation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in Souther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HZSAQS 00098-2022新疆南部地区机采棉减密壮株栽培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种植密度的调整。新标准相较于旧标准,将推荐的种植密度从每亩1.5万株降低到1.2万株左右。这一调整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减密壮株”的目标,即通过减少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促使单株棉花生长更为健壮,从而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
以这条新老版本标准的差异为例,我们来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首先,在实施减密壮株栽培技术时,选择适宜的品种至关重要。应选用具有较强抗逆性、高光效和优质纤维特性的机采棉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备良好的分枝特性与结铃能力,能够在较低密度下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产量。
其次,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方式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建议在4月上旬至中旬期间进行播种,采用宽窄行或者等行距播种模式均可。播种深度控制在3-4厘米之间,并确保种子覆土均匀压实,以便于出苗整齐一致。
再者,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肥调控。由于种植密度降低后,每株棉苗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空间,因此施肥量可以适当增加但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施加过多肥料造成浪费甚至污染环境。同时,灌溉频率可根据土壤墒情灵活调整,在关键生育期如现蕾期、开花期及吐絮期加强水分供给,促进植株健康发育。
此外,病虫害防治同样不可忽视。随着植株个体增大,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有利于减轻某些病害发生几率,但仍需密切监测蚜虫、红蜘蛛等常见害虫动态,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手段加以防控。
最后,在收获阶段要严格按照机械采收要求操作,包括提前清理田间障碍物、调整摘锭速度等措施,确保收获过程高效安全且不损伤棉铃质量。
综上所述,《TSHZSAQS 00098-2022》中关于种植密度降低的规定并非简单数量上的减少,而是综合考虑了棉花生长规律及其生态环境特点后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只有正确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中的具体指导思想与实践方法,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推动新疆南部地区机采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