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原则、指标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我国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分及相关防治工作。
Title:Water-source hyperiodine areas and endemic hyperiodine goiter areas - Criteria for demar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9380-2003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划定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高碘地区的范围,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高碘问题主要与饮用水中碘含量过高有关,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等疾病。
高碘地区是指饮用水中碘含量超过一定阈值的区域。根据GB/T 19380-2003标准,当饮用水中的碘含量超过250μg/L时,即被认定为高碘地区。这种环境下的居民由于长期饮用高碘水,可能面临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风险,例如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等问题。这些健康风险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医疗负担和社会成本。
以某北方省份为例,该地区因地下水资源富含碘元素,导致部分村庄成为典型的高碘地区。当地政府依据GB/T 19380-2003标准,对受影响区域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当地饮用水碘含量普遍高于300μg/L,居民中甲状腺肿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政府采取了更换水源、推广低碘饮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
GBT 19380-2003标准为高碘地区的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实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质监测、人群筛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精准划定病区范围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居民对高碘危害的认识,共同维护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