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方法、名称列表及使用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我国气象业务和服务中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和使用。
Title:Names for Tropical Cycl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0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9202-200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热带气旋命名的标准。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热带气旋的命名规则,为气象预报、灾害预警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统一的参考依据。热带气旋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天气现象,其命名不仅关系到公众的安全意识提升,还直接影响到应急响应的效率。
热带气旋命名的重要性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准确命名热带气旋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避免因命名混乱而导致的误解。例如,在2013年,台风“海燕”(国际编号:1323)以超强台风强度登陆菲律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果当时有更清晰的命名规则,或许可以减少部分混乱和恐慌。
GBT 19202-2003 的主要内容
GBT 19202-2003 标准规定了热带气旋命名的基本原则,包括命名来源、命名流程以及命名使用的语言。根据该标准,热带气旋的命名主要来源于东亚地区的文化元素,如地名、历史人物等。这种命名方式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便于记忆和传播。
实际案例分析
以2018年的台风“山竹”为例,这一热带气旋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席卷东南亚和华南地区。由于其名称来源于菲律宾提供的候选名单,符合 GBT 19202-2003 的命名规则,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台风期间,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向公众发布了详细的预警信息,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此外,GBT 19202-2003 还推动了气象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的进步,热带气旋的监测和预测能力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命名的准确性,也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GBT 19202-2003 热带气旋命名标准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气象领域的技术规范,更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工具。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热带气旋的活动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项标准也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