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方法,包括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本文件适用于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定量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M1 in Milk and Milk Powder - 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Fluorescence 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8980-2003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测定方法。黄曲霉毒素M1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与致癌性。它通常通过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转化而来,因此容易污染乳制品。本标准提供了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光度法两种检测手段,为食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免疫亲和层析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的一种分离技术。在检测AFM1时,样品经过提取后通过装有免疫亲和柱的装置,其中的抗体能够选择性吸附AFM1分子,从而实现对其他杂质的有效去除。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技术。在检测AFM1时,样品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进入HPLC系统,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记录信号强度,进而计算出AFM1的浓度。
荧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并测量其发射光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于AFM1而言,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荧光特性,在特定波长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检测。
综上所述,GBT 18980-2003标准所提出的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千秋,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扩大适用范围仍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例如,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或许能够在未来的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