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残碳量小于7%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钢铁、化工及其他高温工业窑炉用残碳量小于7%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
Title:Classification of 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 with Less than 7% Carbon Residue
中国标准分类号:Y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1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8931-200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分类的标准。这一标准主要针对残碳量小于7%的碱性耐火制品,旨在规范这类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方法。这类耐火制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水泥建材等高温工业领域,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设备寿命。
碱性耐火制品以其优异的抗碱性和耐高温性能著称,特别适合在高碱性环境和高温条件下工作。这类材料通常由镁砂、白云石等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例如,在钢铁冶炼中,碱性耐火制品被广泛用于转炉内衬,能够有效抵抗钢水中的氧化物侵蚀。
残碳量是衡量耐火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GB/T 18931-2008 中明确规定,残碳量应小于7%。残碳量过高会导致制品在高温下发生膨胀或开裂,影响使用寿命。例如,某钢厂曾因选用残碳量超标的耐火砖导致炉衬过早损坏,维修成本增加了约30%。
根据 GBT 18931-2008 的规定,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按照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用途分为多个类别。例如,MgO-CaO系制品因其优异的抗渣性和热震稳定性,常用于转炉内衬;而MgO-SiO₂系制品则更适合用于电弧炉的侧壁。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对耐火制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高性能的低残碳碱性耐火制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使用寿命。此外,环保型耐火材料的研发也将成为重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