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烧碱生产企业单位产品取水定额的计算方法、取水定额指标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烧碱生产企业的取水管理和新建项目的取水控制。
Title:Water Quota - Part 29: Caustic Sod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8916.29-2017《取水定额 第29部分:烧碱》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工业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旨在规范烧碱生产过程中的取水行为,通过设定合理的取水定额指标,推动企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烧碱(氢氧化钠)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石油、冶金等领域。然而,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因此科学制定取水定额具有重要意义。
烧碱生产主要采用离子膜法和隔膜法两种工艺,其中离子膜法因能耗低、污染少而成为主流技术。然而,无论哪种工艺,烧碱生产都需要经过盐水精制、电解、蒸发浓缩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均需大量用水。以离子膜法为例,每生产一吨烧碱大约需要消耗3~5立方米的水,其中大部分用于冷却、清洗和循环系统补充。此外,烧碱生产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如何合理处理并循环利用这些水资源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烧碱生产企业在不同规模下的取水定额指标,分为先进值、通用值和限定值三个等级。例如,对于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其取水定额的先进值为3.5立方米/吨,通用值为4.0立方米/吨,限定值为4.5立方米/吨。这些指标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节水目标,同时也为政府监管和行业评估提供了依据。
以某大型烧碱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实施GBT 18916.29-2017标准后,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和加强循环水利用,成功将取水定额从4.2立方米/吨降至3.6立方米/吨,节约了约15%的水资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烧碱行业的平均取水定额约为4.0立方米/吨,而达到先进值的企业仅占总量的20%左右。这表明,尽管标准已经出台多年,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尚未充分落实节水措施。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进步,未来烧碱行业有望进一步降低取水定额。一方面,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广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节水目标。同时,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如反渗透、电渗析等,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