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PKS体系下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PKS体系内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Products in PKS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IITA 116-2021《PKS体系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技术要求》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数据一致性保障机制有了显著的更新。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变化,特别是如何应用其中关于增量备份的数据一致性保障方法。
在新版标准中,增量备份的数据一致性保障机制要求更加严格和具体。它不仅强调了在执行增量备份时必须确保数据块级别的完整性校验,还引入了时间戳同步技术来保证备份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在进行增量备份时,不仅要检查每个数据块是否完整无误,还需要确保这些数据块的时间戳与源数据的时间戳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因时间差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那么,如何实际操作呢?首先,在开始增量备份之前,系统应先获取源数据的所有数据块及其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并存储在一个临时表中。然后,在实际备份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需要备份的数据块,不仅要验证其完整性(比如通过CRC32等哈希算法),还要将其时间戳与临时表中的记录进行比对,只有当两者完全一致时,才允许该数据块被写入备份介质。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一致性,建议采用双副本或多副本策略,即在同一备份任务中,至少有两个独立的进程分别负责数据块的读取、校验和写入操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单点故障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增量备份的数据一致性水平,确保即使在网络波动或者硬件故障的情况下,也能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护服务。这不仅符合TCIITA 116-2021的新要求,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可靠的备份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