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生态公益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Title: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Construction - General Rul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 规划设计通则》是中国在生态公益林建设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一标准为生态公益林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旨在通过合理的森林布局和管理措施,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类型,其核心在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以及碳汇等。标准中强调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原则确保了生态公益林能够长期稳定地提供生态服务,同时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生态公益林具有多重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例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典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它覆盖了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有效减少了土地荒漠化现象,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率。此外,生态公益林还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根据GBT 18337.2-2001的规定,生态公益林的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技术可行性等因素。首先,要明确生态公益林的目标功能,比如优先选择水源涵养功能强的区域进行重点建设。其次,在具体实施时,需合理划分功能区,包括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以实现分区管理。
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该省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将全省约三分之一的林地纳入公益林管理范围。这些公益林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GBT 18337.2-2001作为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我们应继续深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