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等级划分、仪器设备要求、外业观测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及精度评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GPS进行各类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变形监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测量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利用,可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以下是10项可行的弹性方案。
在测量任务中,合理安排多个站点同时作业,减少设备闲置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根据卫星分布情况,灵活选择最佳观测时段,避免固定时间作业导致的资源浪费。
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性,采用分级布设控制点的方式,降低高精度点位的布设频率,节约人力物力。
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各测量点的数据,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配置不同精度等级的设备,避免不必要的高端设备投入,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制定设备校准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因频繁更换设备带来的额外支出。
对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独立完成部分基础测量任务,减少对外部专家的依赖。
采用无线传输技术替代传统有线连接,降低布线成本,并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结合惯性导航等辅助技术,减少单一GPS系统的误差积累,提高测量精度。
针对恶劣天气或其他突发状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测量任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