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检测技术要求、方法和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对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Quasi-Allergic Reactions of Intraven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CM 1381-2022《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检测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关于“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改进。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这一试验的操作细节和结果判定标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
以“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为例,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实验动物的选择至关重要。按照最新标准要求,应选用健康成年豚鼠,体重范围为250-350克,并且要确保这些豚鼠在实验前至少两周内未接受过任何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或处理。此外,实验前还需观察并记录每只豚鼠的行为状态、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异常体征。
其次,在具体操作环节上也有新的变化。例如,注射剂量方面,新版标准规定了更精确的给药量及间隔时间,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对于阳性对照物的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使用经过验证有效的已知致敏原物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溶液。
再者,关于结果评价部分,新版标准引入了更加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除了传统的红斑直径测量外,还增加了毛发竖立程度、局部水肿面积等多个指标来综合判断是否发生过敏反应。并且明确了当出现任何一种阳性表现时即可判定为阳性结果。
最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日期、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样品信息、个体编号等基本信息,以便于后续追溯核查。同时也要妥善处置好废弃材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实验废弃物。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相较于旧版标准而言,新版更加注重细节把控与实际操作可行性之间的平衡,旨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确保结果可靠有效。这对于保障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