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锡精矿中汞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分析。本文件适用于锡精矿中汞含量的定量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tin concentrates—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content—Cold atom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1819.17-2006 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汞量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回答: GBT 1819.17-2006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指导如何通过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精矿中的汞含量。该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对锡精矿质量控制的需求,为检测汞含量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方法依据。
回答: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利用汞原子在特定波长(如253.7 nm)下对紫外光吸收的特性来定量测定汞含量的方法。样品中的汞元素被还原为金属汞后,通过载气将其带入吸收池,与光源发射的特征光发生作用,根据吸光度计算汞的浓度。
回答: 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注意以下几点:
回答: 汞在常温下以液态存在,但在空气中容易挥发成气体。通过还原处理,可以将样品中的汞转化为金属汞,使其更易于通过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这种方法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回答: 不能完全替代。虽然其他方法(如原子荧光光谱法或冷蒸气原子吸收光谱法)也可以用于汞含量测定,但这些方法可能无法满足GBT 1819.17-2006标准的要求。因此,建议优先选择冷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
回答: 常见误差来源包括:
回答: 样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回答: 目前没有直接等效的替代标准。如果需要替代方案,可以选择国际上类似的标准(如ISO 2597),但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技术细节可能有所不同。
回答: 根据GBT 1819.17-2006的规定,该方法的检测限通常为0.01 μg/g(即0.01 ppm)。具体值可能因仪器性能和样品基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回答: 实验完成后,废液和废弃物应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汞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需特别注意安全措施,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