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围产后期乳肉兼用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的术语和定义、诊断指标、判定方法及防控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围产后期乳肉兼用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的监测、诊断与防控。
Title:Judgment of Primary Subclinical Ketosis in Dairy-Beef Cattle during Postpartum Period TSHZSAQS 00078-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围产后期乳肉兼用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牛群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显著。TSHZSAQS 00078-2022标准在原发性亚临床酮病的判定上进行了重要修订,其中关于“血清β-羟基丁酸浓度”的判定阈值调整尤为关键。
在旧版标准中,血清β-羟基丁酸浓度的判定阈值为1.2 mmol/L,而新版标准将其下调至1.0 mmol/L。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是更早地识别潜在的亚临床酮病病例,从而采取更为及时的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展为临床酮病的风险。
以这一修改为例,我们可以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首先,在检测过程中,应确保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与检测。通常情况下,采样应在围产后期进行,此时牛只正处于高产奶量与低采食量的矛盾期,更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状态。
其次,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β-羟基丁酸浓度达到1.0 mmol/L时,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这包括增加优质粗饲料的比例,提高日粮中的纤维含量,同时适当减少精料喂量,以减轻瘤胃负担。此外,可以考虑补充富含胆碱、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添加剂,帮助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脂肪代谢。
最后,定期监测牛群的体况评分和产奶量变化也非常重要。如果发现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应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并密切跟踪治疗效果。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围产后期乳肉兼用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牛群的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