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分染色检验法(IDS法)对米类加工精度中的异色相差进行检测的方法和评定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米类纺织品的加工质量控制及检测评价。
Title:GB/T 18105-2000 Method for Inspection of Color Difference in Rice Processing Precision by Differential Staining (IDS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W52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8105-2000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米类加工精度的一种检测方法,名为“异色相差分染色检验法”(简称 IDS 法)。这一标准主要应用于大米加工行业中,用于评估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通过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加工精度的大米,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IDS 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染色技术来区分米粒表面的色泽差异。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米粒在加工过程中被剥离的皮层厚度,进而判断其加工精度。具体而言,通过将大米样本浸泡在特定的染料溶液中,未完全加工的大米表面会因为残留的糠粉而吸附更多的染料,呈现出更深的颜色。这种颜色差异可以通过光学仪器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加工精度的具体数值。
IDS 法在大米加工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某大型粮食加工厂中,采用 IDS 法对生产线上的大米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部分批次的大米加工精度低于标准要求。经过调整生产设备参数后,加工精度显著提升,成品率提高了约10%。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该方法还被用于出口大米的质量认证。国际市场上对大米加工精度有严格要求,采用 IDS 法可以确保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 IDS 法可能会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更高效的自动化检测。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染料选择和浸泡时间,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和效率。同时,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也将推动整个大米加工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之,GBT 18105-2000 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为大米加工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IDS 法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