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SPF鸡微生物学监测的总则,包括监测的目的、原则、方法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SPF鸡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微生物学监测。
Title: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SPF Chickens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999.1-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SPF(无特定病原体)鸡微生物学监测的标准文件,其核心在于为SPF鸡的微生物学监测提供全面的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这一标准不仅对SPF鸡的健康状态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强调了监测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作为实验动物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对于保障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SPF鸡因其无特定病原体的状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疫苗开发、免疫学研究以及传染病模型构建等领域。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SPF鸡进行严格的微生物学监测。例如,在疫苗研发过程中,SPF鸡作为实验动物需要保持无菌环境,以避免外界病原体干扰实验数据。
根据GBT 17999.1-2008的规定,SPF鸡的微生物学监测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检测。这些检测项目直接关系到SPF鸡是否符合无特定病原体的标准。例如,沙门氏菌、支原体等常见病原体的检测频率和方法都有严格规定。
监测流程通常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判定三个阶段。现代技术手段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某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实验中,通过PCR技术成功检测出一批SPF鸡样本中的微量支原体,从而避免了潜在的实验误差。
以某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为例,其每年使用数千只SPF鸡开展实验研究。通过严格执行GBT 17999.1-2008标准,该实验室在过去五年内未发生因病原体污染导致的实验失败。这不仅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显著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