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抑芽剂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要求及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抑芽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及其结果评价。
Title:Pesticides - Criteria for field efficacy trials (Part 137): Potato sprout inhibitors t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17980.137-2004标准中马铃薯抑芽剂试验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答:GBT 17980.137-2004的主要目的是为马铃薯抑芽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提供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以确保试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中的抑芽剂选择与应用。
答:马铃薯抑芽剂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区组设计(RCBD),试验区域需划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且需设置对照组(不施用抑芽剂)。试验重复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
答:试验地点应选择土壤肥力均匀、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块。同时,试验地应避免前茬作物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例如避免使用过量化肥或农药。
答:抑芽剂的施用方式主要包括喷雾法、浸种法和土壤处理法。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抑芽剂的性质及试验目的。例如,喷雾法适用于叶面吸收型抑芽剂,而浸种法则适合用于种子处理。
答:试验期间需要定期记录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芽长、芽密度、植株高度等指标。此外,还需记录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分析试验结果。
答:抑芽剂效果主要通过抑制芽的生长能力来衡量,常用指标包括芽长抑制率、芽密度降低率等。这些指标需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答: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背景、目的、设计、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报告中需明确列出试验结果的统计值(如平均值、标准差等),并附上图表辅助说明。
答:试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佩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抑芽剂。试验结束后,剩余药剂需妥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答: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通过重复试验验证,确保不同试验条件下结果的一致性。此外,还应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排除偶然误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