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生产规模、设施要求、饲养管理、成本控制及效益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for Medium and Small Intensiv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824.2-1999 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标准。这项标准为养猪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帮助养殖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该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生产性能、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养猪场的运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生产性能指标如每头母猪年出栏数(PSY)和饲料转化率直接反映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率;而经济效益指标则关注成本控制和收益最大化。
生产性能是衡量养猪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根据GBT 17824.2-1999,中型养猪场的每头母猪年出栏数应达到20头以上,而小型养猪场也需保持在15头以上。这一指标不仅体现了母猪繁殖能力,还与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密切相关。
经济效益是养猪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标准,中型养猪场的成本利润率应达到15%以上,小型养猪场则需达到10%以上。这表明,除了提高产量外,控制成本同样重要。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关注增加,GBT 17824.2-1999也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猪场应采取措施减少粪污排放,如建设沼气池或有机肥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某中型养猪场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还创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这种做法符合标准的要求,也为其他养殖场树立了榜样。
总之,GBT 17824.2-1999为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框架。通过遵循这些经济技术指标,养殖者可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