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技术要求,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方法及接口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地形数据库和地名数据库的开发、管理和数据共享。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face between Topographic Database and Place Name Data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根据《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的要求,以下从核心业务环节出发,提出10项具有弹性的优化方案。
将地形与地名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拆分为多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专注于特定功能(如坐标转换、编码规则匹配等),从而提升开发与维护效率。
在系统运行时采用动态加载机制,仅加载当前操作所需的模块或数据集,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响应速度。
引入多层次缓存结构,包括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及远程缓存,可根据数据访问频率动态调整缓存层级,降低数据库查询压力。
利用多线程或分布式计算框架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并行处理,特别是在批量导入或导出操作中,显著缩短处理时间。
设计接口协议时预留扩展字段,并支持多版本兼容,确保旧版与新版系统间的平稳过渡,避免因升级导致的中断。
为不同角色(如管理员、普通用户)设置差异化的权限控制,通过权限分级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同时降低安全风险。
构建自动化测试框架,定期对系统接口进行功能、性能及安全性测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流程。
支持多种数据来源的接入,例如卫星影像、GIS平台数据等,通过统一的数据融合机制提升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提供多种数据传输模式选择(如同步、异步、增量更新),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优化数据交互效率。
建立成本监控体系,实时跟踪资源消耗情况,并设置预警阈值,当超出预算范围时自动触发优化措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