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交流电源端口在2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差模传导骚扰的发射限值和测量方法,以及通信信号抗扰度的试验条件和评估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具有交流电源端口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Title: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Part 19: Differential mode conducted disturbance and communication signal immunity test for AC power port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2kHz to 150kHz
中国标准分类号:L76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626.19-2022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电磁兼容(EMC)的一项重要标准,主要涉及交流电源端口的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该标准为电子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差模传导骚扰是指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由于设备内部电路的不平衡或外部干扰源的影响,导致电流在导线间产生不必要的流动。这种现象可能引起设备性能下降、误操作甚至损坏。例如,在工业环境中,一台未经过滤波处理的变频器可能会向电网注入高频噪声,影响其他敏感设备的正常工作。
通信信号抗扰度是指设备在存在外部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可靠通信的能力。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实时传输数据,因此提高抗扰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智能电网中的远程抄表系统必须能够在强电磁环境下准确读取数据。
GBT 17626.19-2022 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力行业、通信行业以及家用电器制造。例如,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该标准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家庭网络设备中,则需要保证路由器等终端设备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GBT 17626.19-2022 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保障现代电子设备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对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标准也将持续优化升级,助力构建更加和谐的电磁环境。